全球供應過剩為包裝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以往,全球造紙和包裝行業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,每年約有2.5%至3.5%的增幅。然而,2020年,隨著新產能的大規模投產和市場需求的驟降,行業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。產能過剩的局面導致全球開工率普遍偏低,供應過剩成為了行業的主旋律。盡管面臨諸多挑戰,我們對行業未來的發展仍持謹慎樂觀的態度。
需求放緩:產能過度投資導致全球包裝供應過剩趨勢
全球紙包裝行業正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。相較於歷史平均開工率,全球紙包裝產能過剩了近11%,多達4,000萬噸。2023年全球紙和紙板產量為4.097億噸,這一過剩產能是導致2023年全球紙和紙板產量下降3.1%的主要原因。
疫情期間的異常高需求曾一度掩蓋了產能過剩的問題,導致庫存積壓。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,全球範圍內的去庫存化成為常態。其中,箱板紙的供應過剩尤為嚴重,過剩產能高達13%,佔總供應過剩的65%。盡管如此,箱板紙仍是全球包裝紙市場的主力,其1.88億噸的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一半。
我們預計,未來幾年全球包裝紙的需求將低於預期。這種趨勢與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密切相關。隨著在線購物、外賣等新興消費模式的興起,消費者對包裝的需求出現了新的變化。此外,人們對更便宜、更可持續包裝的選擇也進一步抑制了包裝紙的需求。
產能過剩和消費者行為的轉變,共同導致了全球範圍內,尤其是亞洲和歐洲地區的包裝紙市場供過於求。預計這一供需失衡的局面將在未來幾年持續,至少到2027年之前,市場仍將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。
減產:2023年對全球包裝市場各個細分市場的影響
箱板紙是受到去庫存影響最嚴重的紙品之一。箱板紙的主要用途是高端包裝,如消費電子產品、化妝品、香水和珠寶的包裝。由於消費者行為尚未恢覆到疫情前的水平,這些領域在2023年的表現不佳,直接導致了箱板紙需求的疲軟。
2021年疫情期間,箱板紙需求激增,但隨後引發了大規模的去庫存。相比之下,牛皮紙在建築和政府項目中應用廣泛,表現相對更好。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計劃用纖維包裝替代塑料包裝,以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,但實際需求能否支撐這一趨勢仍有待觀察。許多公司在擴大纖維包裝產能方面過於樂觀,實際產能並未達到預期。
不過,紙板行業並非毫無希望。隨著人們對纖維包裝可持續性的認識不斷增強,以及新興市場對便利包裝的需求不斷增長,紙板的需求有望增加。然而,當前的高通脹也給紙板行業帶來了挑戰。為了應對通脹,許多消費者轉向更便宜的產品,而這些產品往往采用塑料包裝而非纖維包裝。因此,一些公司開始減少紙板庫存。
區域差異:歐洲、亞洲和北美的包裝面臨不同的挑戰
全球範圍內的紙包裝行業正面臨著低開工率的困境,尤其是在歐洲和亞洲。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各大企業為了應對不確定的市場形勢,紛紛擴大了產能。盡管北美部分工廠的關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影響,但全球範圍內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嚴重,多達4000萬噸。其中,亞洲地區的過剩產能最為突出,佔全球過剩產能的近70%,約佔全球市場的一半。亞洲和歐洲需求的疲軟,再加上產能的大幅增加,使得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更加嚴峻。
我們預計,亞洲地區的紙包裝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,其增速有望達到歐洲和北美的兩倍。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市場需求。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消費和出口國,對歐洲、北美乃至拉丁美洲的經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。隨著歐洲森林砍伐法規的即將出台,可持續包裝的成本將進一步上升。歐洲的紙包裝企業若想保持競爭力,就必須盡快適應新的監管環境和不斷上漲的成本。
20世紀90年代,全球紙包裝產能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。然而,如今亞洲地區的產能佔比已升至約50%。相比之下,北美地區的產能擴張更為謹慎。歐洲企業需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,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。
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繼續加速發展
機器學習和算法正在為電子商務包裝尺寸優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,從而顯著減少了箱板紙和紙板的消耗。過去五年里,這些算法已經幫助我們減少了超過35%的瓦楞紙箱用量。與此同時,一些業績不佳的印刷紙生產商開始將目光轉向包裝紙生產,並通過投資機器學習等技術來優化現有設備,從而提高生產效率。
資料來源: 香港印刷業商會